罗霍在禁区的手球,是非常清楚的,但裁判却没有吹判罰。这不是因为阿根廷队有梅西,而是裁判自己思想上有了反思,这个反思要从前一个点球说说。
前一个点球,判的有点勉强,甚至可以说是误判。两个队员身体接觸並不强,而阿根廷队员只有手拦,并没有抱拉等犯规动作,不知为什么,裁判吹了一个点球。那么当时裁判就没想到梅西要很快出局吗?
罗霍的手球,应当判罚,但裁判却放过了,有些人说手球不是主动的。岂不知足球场上的手球很少有主动用手碰球,都是无意中球碰手。一般的情况,禁区判犯规,载判是很慎重的,一但判罚,就等于送罚球者一分,不准确会引起大的争议。
话说到这里,也就非常清楚。前一球不该罚,罚了,尼日利亚得一分。后一球该罚,却没有罚,裁判心中己有些错判的反思,所以罗霍的手球就没判,算是对第一次误判的补尝。
有些人说,裁判不愿梅西提前出局,我想戴判没有这种想法,大家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两部分来解答。首先这个球是点球么?我觉得属于可判可不判范畴,但如果我是主裁判,我会判。为什么?虽然这个球罗霍是无意手球的,第一下也是先用头进行解围的,但是他的手已经明显扩大了防守面积,因此我觉得这个球应该给点球。
当然我不是专业裁判,这样的解读不一定准确;当值主裁不给点球,我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是因为这不是主动手球,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这个解围并没有影响尼日利亚的射门,反而像一个“乌龙助攻”一样给了伊哈洛一个绝佳的机会,伊哈洛自己射术那么烂还能怪谁?
其次再来说说国际足联有没有保送阿根廷队吧。客观的说,我觉得没有,因为这场比赛阿根廷队并没有在哨子上占到什么便宜。如果真想保送上半场迪马利亚的单刀会直接给尼日利亚后卫红牌,马斯切拉诺的点球就不会给了。既然在前面裁判都没有作出对阿根廷队有利,甚至是作出了让尼日利亚获益的判罚,所以点球不给,至少不应该算是保送的节奏。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应该可以肯定,国际足联希望强队走的远一点,毕竟越往下走,强队所带来的关注度越高。这届世界杯会有保送队么?其实已经有了,就是两个后卫在禁区内抱摔别人前锋,最后连VAR都提醒的那个队。当然东道主也是潜在的被保送的球队,只是现在还不明显。
罗霍的手球没有判点,这体现了裁判从昏庸到英明的转变。
马斯的那个点球很冤,明明是尼日队员往后倚着马斯往后退,马斯只是用胳膊环着对方的小蛮腰,就这样退退退,马斯一撤力想抛开对手,对手倒下,而皮球的飞行路线就没有让对手获益的可能,裁判昏庸制造冤案。
罗霍手球,其实该判,只是尼日队员选择了皮球落地后射门,已经获益,如果射进,无话可说,但是自己脚丫太臭,眼见射门不进,又跑回来哇啦哇啦要点球,尼日,什么便宜都想占啊!日尼大头梦!
裁判知道前面已经酿就冤案,后面就得拨乱反正回头是岸了,故,不判。
1,头先接触球,手只是保持平衡,并非扩大防守面积,此球不是直奔球门,罗霍空中有第一落点控制,保持平衡罢了,无需扩大面积阻挡射门。
2,球砸手上给了尼日利亚一个射门良机,并完成了一脚射门,进攻方得利。如果球不碰手,明显会解围出去,所以此球无意手球反倒给了进攻方机会,只是尼日利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机会,没有准备好,匆忙射门了。
3,本来这个不该说,应该就事论事的,不过之前那个点球,确实偏严了。如果裁判帮忙,那个球肯定不会判。所以裁判不存在帮忙嫌疑。这个球没异议。
罗霍的禁区内手球,是可以吹点的,但是没有吹,所以这种类似“裁判想保阿根廷”的言论,肯定是会出现的。
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如果裁判想保阿根廷的话,下半场开场那个点球就不会吹了。这个犯规就更是可以不吹的那种禁区内犯规了,让比赛直接比下去,不会有任何争议。
但是裁判还是吹了,就说明他没有要“保”阿根廷的意思。
按说以这个尺度,后面那个球是要吹的,但是后面那个点球为什么没吹。
我认为也是裁判对前面的点球判罚,有点后悔了,所谓找平衡,前面的吹了,觉得后面这个可吹可不吹的,就算了。
本届世界杯,使用VAR至今,对于点球判罚的尺度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
当时,荷兰队没有策动有利进攻,而是解围。
关键是规则,对于球员的手球犯规,只有三种情况会被出示警告牌。首先是手球破坏了有利的进攻机会。二是手球破坏了一次明显的得分机会,被红牌罚下。三是试图用手球得分被认为是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被黄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