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那两年,应该是阿根廷20年来三条线实力最趋于平衡的时间段,尤其2010年世界杯应该是阿根廷阵容最平衡的一届,中场组织上有尚能饭的贝隆,贝隆后腰搭档是当年随国米拿了欧冠还在巅峰状态的坎比亚索(可惜没入选)马斯切拉诺场下替补后腰后卫,左边锋有出道即巅峰的迪马利亚,右边锋拉维奇;后防线中后卫及边后卫都可用巅峰大国米的萨穆埃尔和萨内蒂(又没入选),另一中卫是拜仁的德米凯利斯,另一边卫可用当年在曼城大热的萨巴莱塔,后卫替补还有海因策、奥塔门迪,中锋位置可是2009-2010赛季世界最佳中锋国米大杀器迭戈米利托(好像一分钟都没让上)再加已经23岁梅西,再加上锋线阿奎罗、特维斯等,除了守门员位置,这个阵容可以算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最后可惜主教练是马拉多纳[捂脸],说多都是[流泪]
应该不是的,虽然那时候的阿根廷锋线也是无比豪华,中后场也有想萨内蒂,坎比亚索等老将坐镇,但其中场进攻组织的人才断档问题从那时候就显现出来了。阿根廷的强大时期是少不了这种进攻组织球员的
可以先看一下2011年美洲杯阿根廷的球员名单,前锋包括了伊瓜因(皇马)梅西(巴塞罗那)特维斯(曼城)阿圭罗(马德里竞技)拉维奇(那不勒斯)迭戈·米利托(国际米兰)这几个人组成了当时国家队最豪华的锋线,中场有马斯切拉诺,坎比亚索坐镇,后方萨内蒂和萨巴莱塔,当时大热门。
但是从小组赛开始,他们的比赛就磕磕碰碰。第一场比赛对阵小组最弱的哥斯达黎加,最终比较以3比1战胜对手,但是到了第二场对阵哥伦比亚,阿根廷就开始暴露自己的问题,看似强大的前锋线最后颗粒无收,主要源于阿根廷太依赖梅西,不管是巴内加,比格利亚,迪玛西亚还是马斯切拉诺还是老将坎比亚索等等都没有担任起这个重任,这就要求梅西必须的回撤拿球。而前锋线又没有梅西的帮助,不管是伊瓜因还是特维斯还是拉维奇都没有默契的配合,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不愿意做出牺牲,因为他们每个人在各自的俱乐部都是吃饼的而不是做饼的,导致进攻不利。除了中场吃力以外,后卫虽然有老将萨内蒂和萨巴莱塔坐镇,但还是掩盖不了后防的的平民化,感觉像一辆豪华的法拉利外壳配了一个二手奥拓的发动机,提不起劲。第三场小组赛对阵玻利维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到了淘汰赛巴蒂斯塔也仍然没有解决,最终在8强战被乌拉圭点球大战淘汰。到现在阿根廷也还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梅西在国家队的处境也一度特别尴尬。
所以笔者认为2011年的阿根廷是遇强不强,遇弱不弱,纸面实力强于实际实力,如果玩实况这样的配置羡慕死旁人。
看到有球迷朋友这样问,我只能说,拿美洲杯就想超越马拉多纳?没那么容易!
就算梅西拿到世界杯,都不敢保证能超过马拉多纳,更何况只是美洲杯呢?
马拉多纳对于阿根廷足球和世界足坛来说,是很特殊的存在。
他的足坛地位高,也不仅仅是因为脚下技术和冠军荣誉数量。
如果只是冠军荣誉多,就可以超过马拉多纳的话,那么,梅西和C罗在俱乐部拿过那么多欧冠和联赛冠军,拿过那么多射手王奖项,应该早就超过马拉多纳了吧?
然而,事实上马拉多纳还是球王,而梅西和C罗的定位,更多是“超级巨星”,而不是“世界球王”。
梅西的盘带控球技术不输马拉多纳,得分能力甚至还更强,梅西的俱乐部冠军数量也比马拉多纳更多。
目前梅西还没超越马拉多纳,一是因为梅西还没有像马拉多纳那样为阿根廷队带来世界杯冠军,二是因为梅西在世界杯足球赛场还没有过马拉多纳这样的统治级表现。
当然,你可以说,梅西在效力巴萨期间,在欧冠和西甲联赛都已经贡献出统治级别表现。
但是,在世界杯呢?
别看不起世界杯,世界杯依旧是当今足坛最高规格的足球赛事。
我是梅西铁粉,2006年追到现在,我个人认为梅西跟马拉多纳比差距还挺大。
1.梅西的统领气质不如马拉多纳。马拉多纳比梅西更硬气些,能让人肃然起敬,看过他比赛的样子就知道了。
2.梅西的成就比马拉多纳差些。马拉多纳比梅西多了世界杯冠军,而且还在特殊时期在球场上击败英格兰为国家报仇,这一点成就梅西确实没有。
因此,马拉多纳还是比梅西强一些
我认为梅西是无法和马拉多纳相提并论的,因为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获得一届世界杯冠军,一届世界杯亚军,当然梅西也带领阿根廷获得一次世界杯亚军都是倒在德国人脚下!
但是即便如此梅西依然无法和马拉多纳相比,马拉多纳相比梅西并不是多了这个世界杯冠军这么简单,而是1982年马岛海战以后的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用足球击败了战场上击败他们的英国下面最强的英格兰,马拉多纳成了民族英雄,这是梅西永远无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