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顾名思义,乃联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如果与盯人结合,还 可以变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联防与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为最终目的,而 联防则以防球为最终目的。 对位联防则以固定人员固定防守一定区域的方式进行防守,不容易读解而且变化多 端,可随时变成盯人和站位联防,但因为对球队默契和个人能力要求太高,而且攻击性稍 弱,对于打快节奏的比赛不利,而较少被强调个人能力和快节奏的NBA教练使用,即使在 美国以外的地区,也很少有人长时间地使用对位联防。 站位联防,对于应用范围的不同,又分为2-1-2、3-2、2-3、1-2-2等常规站位法,甚 至在去年总决赛中,SPURS还使用过比较少见的2-2-1联防,都是根据对方的攻击优势和自 己的人员配置类型而作出的各种调动而已。 在国际篮联中,如果为了巩固篮板发动长传,一般采用2-1-2联防,但其篮底和两侧 还有弧顶三分处是其防守盲区,进攻可以根据1-3-1落位通过传球进行破解。 2-3联防是从最基本的2-1-2联防变形而来,优点和2-1-2类似,都以巩固篮板和保护 篮下为目的,并加强了对对方溜底线的防范,外线盲区和2-1-2类似,但如果篮下中锋上 提过慢的话,有可能被对方从45度插入的前锋在罚球线和小禁区的盲区里作威作福。 3-2联防则一般用来对付对方的外线投手群,因为它对上区(不好意思引用了非法防 守下的术语)无论弧顶、45度的三分都可以进行压迫力很强的防范,而它的扩大范围的防 守,对抢断传球发动快攻也十分有利;但两侧及底线的三分以及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 地区都是其防范盲点。 当今NBA最流行的联防方式,乃是当的1-2-2联防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变种。为何1- 2-2联防成为教练的新宠和压箱宝呢?这要从它的几个优点谈起: 1。由于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后,为减少突破难度(理论上),而设定了防守三秒违例的法 则,法则规定,如果内线球员没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对象,在三秒区内停留不能超过三秒; 另外规定,“非固定防守对象”的定义为,与防守球员离开超过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则 为“非固定防守对象”。 因此,有此规定,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际规则下大行其道的3-2和2-1-2联防为什么 在NBA乏人问津了,那个站桩式的中锋,估计会在整场中因为将精力集中于如何避免防守 三秒而导致休克。 2。在NBA这个过去强调个人单打和得分能力的
欧洲杯小组赛第三名的落位规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欧洲杯小组赛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将直接晋级淘汰赛阶段,而第三名的归属则需要进行附加赛。在附加赛中,第三名将与其他小组的第三名进行抽签对决,以确定淘汰赛阶段的对手。具体的落位规则如下:
在小组赛结束之后,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将直接晋级淘汰赛阶段,而第三名则需要参加附加赛。
在附加赛中,所有参加附加赛的小组第三名将被集中在一起,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对阵对手。
对阵结果将决定第三名在淘汰赛阶段的对手,胜者将晋级淘汰赛阶段,败者将被淘汰。
在淘汰赛阶段,第三名将与另一支晋级球队进行单场决胜负的比赛,胜者将晋级八强,败者将被淘汰。
最终,第三名将在淘汰赛阶段一路晋级,直至争夺冠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欧洲杯赛事可能会有不同的落位规则,因此具体的规则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