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情况,阿根廷情况简介

tamoadmin 体育新闻 2025-08-24 5 0

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这个问题其实又是个***决定脑袋的问题。

马岛之争的争议点,其实就是***归属的依据来源。英国的理由是马岛的第一批居民是1765年英国***,虽然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但是英国***是第一批马岛的居民是毫无争议的,所以英国的理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

阿根廷对于马岛***的诉求,主要理由是西班牙在驱逐英国***后,在马岛的西班牙定居点一直存在到1811年。在1816年,从西班牙殖民帝国独立的阿根廷,以马岛作为殖民地遗产而提出***诉求,所以阿根廷的理由可以说是殖民地独立问题。

阿根廷情况,阿根廷情况简介

在二战后,在国际大环境总体上默认现实,反对武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大趋势下,英阿双方的理由出现一定的反转。由于阿根廷未直接管辖马岛,所以拿出了1493的教皇敕令,根据当时的条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阿根廷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故马岛自然也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领土。阿根廷作为从西班牙独立的现代***国家,对马岛自然有天然的领土诉求。

英国则利用国际氛围,提出自1833年以来,英国始终对马岛进行有效管辖,其***归属是公开、持续的,在此基础上,马岛的归属问题应该采用的联合国倡议的公民自决原则,以公投的方式决定马岛***的归属问题。

所以在二战后,英阿双方对于马岛***的争议,成为了历史理由和现实理由之争,双方的论据都可以说比较充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采纳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以历史原因为准,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国时期的依据,阿根廷对于马岛拥有无可争议的***。按照现实理由,马岛的公投结果显示英国将拥有马岛的***。

英阿马岛战争,成功的颠覆了一句话,那就是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现在这句话被改成了真理只存在于***的作战半径之内。

  这场战争的起因,在于阿根廷误判形势。1982年,世界杯卫冕冠军阿根廷足球队在当年的世界杯上的表现不佳,同样,他们国内的经济更是一天世界!在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的统领之下,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达到600%的可怕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在年头上十块钱可以买个面包,那么,在当年的年底,这个面包的价格就已经飙升到了60块!通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内制造业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国家的GDP更是重挫12%!面对如此窘境,任何一个政府要维持平稳的统治,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显然,阿根廷政府的这个经济成绩是不及格的。当然,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阿根廷政府就和我们有的高考考生一样,有一门课没有考好,就希望其他课程上多拿一些分数。于是阿根廷人把得分点瞄准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上。

  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只有600公里,而距离英国本土却有上13000公里之遥。1816年,阿根廷独立,随即派员管理马尔维纳斯群岛。1833年,英军入侵马岛,潘帕斯雄鹰遇到了约翰牛,仿佛就像得了禽流感一样,欲振乏力,英国人一枪不发就占领了全岛。尽管阿根廷一直宣称对马岛拥有***,但始终没有多大的动作。

  而在1982年,阿根廷经济失败,人民怨声载道,为了转移人民的视线,阿根廷政府决定雄起一回,收复这失落了上百年的失地,当一次民族英雄,通过一次成功的对外行动,挽回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时间节点选择的其实挺不错的,80年代的英国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随着浩浩荡荡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的殖民地海外领地纷纷丢失,英国人在海外的驻军也在进行收缩,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这给了阿根廷政府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英国政府软弱可欺,阿根廷军队旌旗所指之处,马岛英军必然望风而降,马岛民众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至于伦敦的态度,他们能有什么态度?连远东第一大港口香港他们都要交还给中国了,更何况一个远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的区区马尔维纳斯群岛!

西方世界无论是政界,还是舆论界肯定是支持英国的多,这毋庸置疑。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支持阿根廷。这有历史原因(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原因(本身自己就有领土争端), 拉美地区多数国家是支持阿根廷的。

可“马岛归属”,已经很难说阿根廷能“拿”回来了。1982年马岛海战,以英国远征舰队的全胜,宣告了英国的“***”,也显示了“大英帝国”虽然没落,依旧实力强大,不是任何国家想撼动就能动摇的。



马岛之争各有战果,可阿根廷糟糕透了的军队战力,混乱的后勤,指挥官的临场指挥存在诸多问题,阿根廷军政府对国际形式的严重误判,直接导致“收复领土”战役的失败,军政府也随之垮台。

战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常态化驻扎,修筑机场,海军船只长年在周边海域巡弋,英国事实上重新全面掌控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翘首以待直布罗陀回归,可英国就是脱欧,西班牙也无可奈何。英国就没有为直布罗陀问题正眼瞧过西班牙(西班牙实力可比阿根廷强不少)。欧盟内部(美国),有谁真心帮助过西班牙?

马岛战争以前,阿根廷也曾拥有航母等强大的实力,综合国力南美第二。可“一战”回到解放前,综合国力不断衰退,现如今,阿根廷装备老化严重,早已丧失曾经的地区大国地位(梅西还是巨星)。

支持英国的尽是些国力强大的发达经济体,而支持阿根廷的呢?大家心里都有底。是否记得马岛战争激战时,西方(美、法)切断阿根廷后勤供应,表面上看当初军事实力相差不大的两国,阿根廷全面落败,背后还是有不小的外界因素的。

从现实看,西方(欧洲大国)有什么理由去帮助一个“穷亲戚”?

携马岛余威的“铁娘子”来到中国同邓小平谈“香港和平回归问题”,却在小个子的邓小平面前碰了钉子,灰头土脸。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特别不平等的战争!在战争开始,阿根廷就使用法国制造的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可是在随后世界各个国家的支持站队过程当中,阿根廷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又有多少国家支持英国呢?

要说到英国,一直以来,英国的背后总是有西方列强国家的支持的,比如苏联,之前是支持阿根廷的,但是之后又开始支持英国了,然后又开始给阿根廷提供情报!所以就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说,英国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发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加尔铁里傻眼了。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

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其实,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英军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