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体育场准入的标准,首先中国足协曾由当时的联赛部主任郎效农起草《中超准入标准》,并且在前一年对进入中超的球队进行了仔细考核。从当时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状况、硬件设施,还是梯队建设,大家都达到了进入中超的标准。同时按照相关规定,每个赛季开始前,足协都会对各个中超俱乐部的资格进行审查。
5月8日,媒体爆料了万通和天海俱乐部以及天津市体育局之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基本上处于谈崩的局面,而下一步,天海将进入到破产清算的环节。
可以说天海所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虽然中超一直没有开赛,因而天海准入中超一事,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天海可以喘息,原本球迷和媒体认为万通是天海的一盏明灯,可惜这盏灯已经渐行渐远。
在此之前,有知情媒体人透露,万通、天海俱乐部和天津市体育局之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若无法挽回那么天海难逃解散局面。虽然俱乐部大部分球员和主教练李玮锋在力挽狂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已经***了两次给足协了,甚至是资金方面自筹,也要完成今年的中超联赛,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原本答应了要以赞助商的形势,赞助天海2.5亿的资金,怎么出尔反尔呢?或许万通一开始确实想要接手天海吧!迟迟不支付赞助金,一是确认天海获取中超的准入资格在做打算;二是原本打算以零元的转让费接手天海的,将成本降到最低,却不曾想到天海与莫德斯特的官司打输了,要赔偿金,加重负担,这笔钱也是万通不想出的。
但其实万通与天海闹的这么一出,着实是没花一分钱,就把自己的广告打的这么响亮,万通在天海的生死关头选择了全身而退。天海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赞助商,天海或要退出中超的舞台。
不过在于天海谈崩之后,万通有尝试与天海联系,在中超没有正式开赛前,天海都有准入中超的机会。
足协这个所谓的《准入执照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要求主要有三点,1.各支想进入各级联赛的球队必须要有基础的梯队建设,包括预备队和青年队(各家球队必须要拥有一支一线队、一支预备队,下设U19、U17、U15、U14、U13五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每支球队至少注册球员18名);
2.俱乐部的各项场馆基础设施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成绩必须达标,需提交申请,且最终经过审核,过关后方才能准许进入;
恒大由于新的训练基地正在建设当中,所以暂时没有通过这个规定;上港可能是因为场馆或者基础设施的问题;国安这边应该是梯队建设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相对于这三家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来说,其实问题都不大,退一步来讲,足协即使在第二轮检查中真的找出了问题,那足协也不可能取消恒大、上港国安中超参赛资格,毕竟这三家俱乐部目前在联赛里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了,足协除非不想赚钱了。
这套政策,其实跟欧洲的那套一样,只不过足协直到今年才决定启用这套政策,与国际接轨,意在致力于把中超打造为一个更加职业,更加规范的联赛,其出发点是好的,并且这一步迟早也是要走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为何其他13支非争冠球队就能获得准入证,而三支争冠球队上港恒大国安就没有呢?如果说是因为场馆、基础设施的问题,我觉得以这三家俱乐部的人力财力,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排名联赛前三的三家俱乐部居然是那么不职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足协推出的准入资格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中超、中甲俱乐部,让中国足球更加职业化,俱乐部稳定地经营。
要想留着中超或者从中甲升入中超,不仅成绩要达标,还要基地设施建设达标。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然是好事,利大于弊。
这能促使俱乐部长期发展、而不是把足球当做简单的投资和赚钱的工具,训练场却找个地方铺上草完事儿,造成虚假的繁荣。
令人惊讶的是积分榜排名前列的上港、恒大、国安都未达标,包括中甲的领头羊武汉卓尔。尽管花重金买外援、追求成绩,但是训练基地等却不达标,这不职业,这有些尴尬。
而像鲁能申花等老牌俱乐部能够一直坚持基地设施等的职业化这非常难能可贵。
在欧洲,因为不达标或者经营不善而被勒令降级的事例也是时有发生,中国足球仍在职业化的道路上。
不过,真正施行起来或许有一些阻力,就北上广这三支球队的现状,足协敢不敢抓一个降级试试呢?当然,北上广三支球队正在完善,相信第二批名单里会越来越多达标的俱乐部,也要避免***。